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校友工作

校友通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通讯 > 正文

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2024年9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教师节表彰活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曲荣海教师荣获“师德先进个人”表彰。

前排左5为曲荣海教授

从清华园的三尺讲台到远渡重洋任职于国际知名电气公司,复又从大洋彼岸回到祖国的华科大深耕中国电机事业,这条科研报国的回家路,他捧着一颗中国智造的赤子心走了十余年。历经千帆,荣誉与成就诉说着他沉心研发的峥嵘岁月;蓦然回首,他仍然保持着熠熠生辉的“中国造”电机梦执着向前。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电机领域专家——曲荣海教授。

峥嵘岁月

曲荣海生长在内蒙古的一个小村庄,为了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初三就离开了家,到呼伦贝尔盟的首府海拉尔上学,独自一人开始了求学生活。1988年,曲荣海如愿考入清华大学,就读电机系。那时的他还不知道电机是什么,但头一次到北京、进入全国最高学府的激动心情还历历在目,“看哪儿都觉得新鲜”。正是这份新鲜感,成为他与电机一生情缘的开始。

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移动通讯,来回一封信的时间起码得以月为单位,“那种背井离乡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的。”去图书馆查资料也不能一键搜索,要一本书一本书地翻找,困难大效率低,和现在相比,生活显得有些原始,但人心的连接比任何时候都紧密。初入大学,在离家甚远的新环境里,青春的气息融化了彼此的距离。曲荣海至今记得本科班主任带着他们全班32个新生开中秋班会的场景——落日余晖未尽,一轮圆月初升,同学们坐在月下欢笑交谈,结下深厚的情谊。“大学毕业后才发现大学的时光是最幸福的。那时学习虽然苦,但是同学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真是很有意思。”

在清华,曲荣海学习非常刻苦,在完成专业课的同时,他还选修了自己喜爱的数学系课程,在本科阶段就完成了数学系硕士的许多课程。在学习之余,他喜爱运动,尤其爱打篮球。“我们班上有6、7个人每天都在一起打篮球。特别是夏天,刚打完篮球、大汗淋漓的,在街边直接杀一个西瓜,那个爽快!”回忆起上学时的趣事,曲荣海笑得像个孩子,仿佛又回到了食堂边的西瓜摊。如今曲荣海仍然保持着打球的习惯,只是篮球换成了小小的羽毛球。“我现在不敢打篮球了。因为留学时,有一次打球被一哥们撞飞了,肋骨都被撞裂了,从此再不打篮球了。”

除此之外,曲荣海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担任过清华治安队队长,戴着袖标穿着制服,在公共场所维持秩序,还有过一桩“英雄事迹”——“一年暑假,有人溜进了正在重新粉刷的宿舍楼,我带着两个队员去找。发现他正躲在上下铺的床底下,我大喊了一声‘出来!’,给他喝了出来。后来在他兜里发现了很多证件和北京不同高校的饭券,才知道他是北京市当时正在通缉的一个流窜犯。”除此之外,曲荣海还担任了六年的辅导员。“辅导员经历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培养了我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与习惯,这个习惯使我受益终生。”

扬帆寻梦

1996年,完成硕士学业后,曲荣海选择了留校工作,成为一名教师。当时,曲荣海认为自己的一生都会在美丽的清华园中度过。时间在平淡中流逝,慢慢地,他有了一个很朦胧的想法,他想为中国电机行业做点什么,可是应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呢?为了找到答案,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与生活,到国外继续深造。当曲荣海怀着浓浓的电机情,为了朦胧的梦想,远赴美国求学时,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再回到祖国,将一腔抱负施展在祖国的土地上。

1998年,曲荣海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陷入了短暂的迷茫。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仍然站在电机行业的边缘,仅仅是对电机理论有了一些了解,却没有看到电机行业的全貌。为了能够全面地了解电机行业,“也为了掌握点实际的工作经验”,曲荣海进入了通用电气(GE)公司,想“看看自己能干什么”。

在GE公司,曲荣海以高参数复杂电磁结构装置与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种新型特种电机的设计与研发,先后提出了多种新型原理和新方法,发明了多种新型电机拓扑,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电磁场耦合电机能量转换理论研究、大型永磁风力发电机、新型大功率海底永磁电机、高电磁参数电磁装置等领域均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曲荣海的坚韧、努力与严谨为他带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成长为GE全球研发中心的高级专业工程师,11次获得 GE美国总部颁发的“技术成就奖”等各类奖项,2次获得IEEE IAS最佳论文奖。面对这些成就,曲荣海并不自满,而是深深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他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做得再好也是为一个国外的公司服务。”而这并非他的初心,他的爱国情怀和电机梦想催促着他早日踏上归国的征途。“中国,要有自己的先进技术,中国电机不能再依赖进口。”“锻炼得差不多了,能学到的都学会了,可以回去给国家做些事情了。”纵然出走十载、归途万里,也挡不住心似离弦箭、归期已有期。

归来有期

祖国如有需,我应作前锋。2010年,国家引进风电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向曲荣海抛出了橄榄枝。华中科技大学时任校长、书记亲赴纽约,与曲荣海恳谈,希望他能回国,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机专业,也为国家的电机行业做出贡献。“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诚恳,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的梦想。当初出国不就是为了今日的归来吗?所以,我决定回来。”那个夏天,曲荣海全职回国加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做回他的“老本行”——教师。

这个选择并不轻松——曲荣海要放弃的不仅仅是国外安逸的生活和已有成就的事业,温柔贤惠的妻子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更是他最大的骄傲和牵绊。“孩子们正在上学,不想让他们耽误学业,妻子就必须留在美国照顾他们。”如果回国全职任教,势必要与妻儿分离两地。面对妻子的不解与担忧,曲荣海虽然心有愧疚,却没有动摇。他向妻子说出了深藏心底多年的梦想,最终,妻子选择支持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中承载着妻儿的期盼,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曲荣海,再一次抛下一切,踏上了归途。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电机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能来到这里我很开心。”回国后,曲荣海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了创新电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定位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立足国际科技前沿,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力争在电机设计和驱动控制技术方面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研究平台。他历时十余年开创了磁场调制电机统一理论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电机学科研究设计电机的视角,在国际电机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引领了电机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他面向电动运载工具、高档数字化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发明了多种新型特种、精密、高参数磁场调制电机拓扑,实现国产化关键核心装备的阶段性突破,经济效益与社会反响巨大。2017年以来,他又引领团队聚焦航空发动机电气化新方向,突破航空发动机电机系统技术瓶颈,实现多电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阶段性突破,对于国产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与中国航发集团于2019年联合成立“先进航空发动机电机系统联合技术中心”,曲荣海担任主任,2022年升级成为中国航发集团首批(十家)集团级联合中心(排名第一)。2024年以该中心为基础,获批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航发电气领域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电气学院成为华科大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学院,双翼齐飞,助力中国电气行业腾飞。

作为教师,曲荣海不仅重视科研,他还努力做到科研与教学并重。对于再次走上讲台,他有着特别的激动与期待。“我希望学生们在我的课上能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受到启发,甚至是找到新的科研方向。”2013年,他开设的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现代电机设计”填补了我校电机设计类课程空白,被评为优秀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及研究生院示范课程。他还开设博士课程“新型永磁电机及其控制”,并与团队蒋栋教授共同开设本科生课程“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此外,他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网络课程“磁场调制电机”,提高了我校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学术影响力。2022年,曲荣海教授和他的学生李大伟教授、任翔博士联合撰写的《磁场调制电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马伟明院士为书作序,认为该书对于电机学理论的发展、新型电机拓扑的研发与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者将至

回国至今14年,曲荣海一直活跃在国内外电机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前沿,将理论研究、技术突破、人才培养的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项目或课题,撰写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16篇获IEEE最佳论文奖,授权/申请发明专利270余项;先后当选IEEE Fellow(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担任ICEM董事会成员(中国唯一);荣获IEEE工业应用学会杰出讲师和杰出会员奖,国际机电系统领域著名奖项——永守赏国际学术奖,牵头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电工行业-正泰科技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百名专利发明领军人才,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2次),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二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等奖励。

曲荣海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利用自己海外工作经历和资源,积极引进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并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回到学校的好处就是现在拥有了自己的团队,那是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曲荣海认为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科研,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人的科研力量总是有限的,而任何项目都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完成的。一个团队的工作是一个项目的一部分,而这个项目也只是更大项目的一部分。所以人际间的合作、团队间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他创立的创新电机技术研究中心已逐渐建设成为我国电机领域综合实力和创新成果最为突出的团队之一,并在国际领域享有显著知名度。

自2010年回国加入我校,曲荣海在十余年内,培养硕士毕业生50名,博士26名,出站博士后10名。其中1人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湖北省优博,1人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5人留校任教,其中多人获校“学术新人奖”“十佳青年教工”;10余人获国家优青、海外优青、青年拔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湖北省百人、博新计划等各级人才项目支持;多名研究生任IEEE工业应用协会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分会主席、IEEE IAS亚太地区学生分会区域主席,多人获华中大十佳党员、三好研究生标兵,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团队研究生自2012年起累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共计39人次,获国奖率达12%,远高于学院平均水平。毕业生十余人进入中国航发、中国船舶等关键领域工作,逐步成长为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的“尖刀”;30余人进入华为、汇川、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身处工程一线,为我国电机产业升级贡献力量;还先后从美加、欧洲等地引入多名优秀青年人才,并因此获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度“伯乐奖”、2023年度“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个人”、2024年“师德先进个人,团队项目入选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

曲荣海教授是矢志报国的“爱国者”、一片冰心的“栽树人”和科研攻关的“奋斗者”。理想信念的“灯塔”指引着他一路向前,以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铭刻中国电机发展史册的辉煌,但他并不自傲:“任何运动的东西都会用到电机,如果国内所有的电机技术都能提高一点,哪怕只是1%,对国家来说,也是相当大的整体效益,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立志为将中国建设成电机强国而尽己所能,为了这个自少年时代起便确立的目标,曲荣海一如既往地迎难而上,步履不停,以使命担当倾力打响中国智造

—— 分享 ——

上一篇:陈世年同志逝世

下一篇: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创享计划武汉行:共探智能电网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