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电机系教师历来有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包括申报执行各类教改项目、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和挑战性课程建设以及SRT项目等,获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奖。2012-2023年电机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以及电机系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如下表所示。
表1 2012-2023年电机系获国家级、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名单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及等级 | 项目名称 | 获奖者(集体主要成员) | 
| 2012年 |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重视基础,突出前沿,创新实践——“高等电力网络分析”研究生课程20年的创建 | 张伯明、郭庆来、吴文传、陈寿孙、孙宏斌 | 
| 2012年 |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瞄准国家新需求,适应行业大变革,构建电气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康重庆、于歆杰、赵伟、于庆广、董嘉佳 | 
| 2014年 | 国家级教学奖二等奖 | 瞄准国家新需求,适应行业大变革,构建电气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康重庆、于歆杰、赵伟、于庆广、董嘉佳 | 
| 2018年 |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以虚拟仪器课程教学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十九年探索与实践 | 黄松岭,于歆杰,王珅,郝丽,赵伟 | 
| 2018年 |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建设电路原理优质慕课面向全球授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提升课程质量 | 于歆杰,朱桂萍 | 
| 2022年 |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线上线下混合,多种模式并举,协同育人提质——电路原理课程的综合教改之路 | 于歆杰、朱桂萍、赵伟、黄松岭、丁青青、杨颖、刘瑛岩、谢小荣 | 
| 2023年 | 国家级教学奖二等奖 | 线上线下混合,多种模式并举,协同育人提质——电路原理课程的综合教改之路 | 于歆杰、朱桂萍、赵伟、黄松岭、丁青青、杨颖、刘瑛岩、谢小荣 | 
表2 2012-2023年电机系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名单
| 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姓名 | 完成单位 | 奖项等级 | 获奖年份 | 
| 1 | 构建电气工程学科“三足鼎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 康重庆、于歆杰、徐飞、赵伟、董嘉佳 | 电机系 | 一等奖 | 2012年 | 
| 2 | 系统化创新性计算机硬件实验体系 | 杨士强、赵有健、刘卫东 全成斌、朱小梅 | 计算机系、电机系 | 一等奖 | 2012年 | 
| 3 | 探索国际评估模式,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 贺克斌、孙炘、袁本涛、张圆圆、于歆杰 | 研究生院、教研院、 电机系 | 一等奖 | 2012年 | 
| 4 | 《现代控制理论》精品课建设 | 梅生伟、张雪敏 | 电机系 | 二等奖 | 2012年 | 
| 5 | 多措并举,构建电路原理课程完善的学习环境 | 于歆杰、朱桂萍、刘秀成、郭静波、赵伟 | 电机系 | 二等奖 | 2012年 | 
| 6 | 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电磁兼容》课程教学 | 何金良、余占清、张波、胡军 | 电机系 | 二等奖 | 2012年 | 
| 7 | 以素质测评为先导的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体系建设 | 牛犇、向辉、郑泽东、曹海翔、王俐 | 电机系、学生处 | 二等奖 | 2012年 | 
| 8 | 以虚拟仪器课程教学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十六年探索与实践 | 黄松岭、于歆杰、王珅、郝 丽、赵伟 | 电机系 | 一等奖 | 2014年 | 
| 9 |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推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实验,激发求知渴望和探索热情 | 蒋晓华、孙 凯、陆海峰、孙旭东、肖 曦 | 电机系 | 二等奖 | 2014年 | 
| 10 | 建设电路原理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 于歆杰、朱桂萍、刘秀成、赵伟、沈瑜 | 电机系 | 特等奖 | 2016年 | 
| 11 | 电路原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 朱桂萍、王帅国、于歆杰、丁青青、杨颖、黄松岭 | 电机系 | 一等奖 | 2019年 | 
| 12 | “课内创新实验,课外全球竞赛” 电力电子科创人才的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 孙凯、赵争鸣、蒋晓华、袁立强、毕大强 | 电机系 | 二等奖 | 2019年 | 
| 13 | 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构建能源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 | 康重庆、曾 嵘、朱桂萍、孙宏斌、董嘉佳 | 电机系 | 一等奖 | 2021年 | 
| 14 | 身教重于言传,思政融入教改——电路原理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 于歆杰、朱桂萍、丁青青、杨 颖、刘瑛岩 | 电机系 | 二等奖 | 2021年 | 
| 15 | 立足创新能力培养,突破教学时空约束,构建基于《高等电力网络分析》课程的微型学术共同体 | 郭庆来、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王彬 | 电机系 | 二等奖 | 2021年 | 
与此同时,电机系多位教师也分别在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的各类教学评比中获得多项荣誉,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 2012-2023年间电机系教师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奖励情况
| 获奖时间 | 获奖人 | 奖项名称 | 设奖单位 | 
| 2013 | 于歆杰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宝钢教育基金会 | 
| 2016 | 康重庆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宝钢教育基金会 | 
| 2017 | 朱桂萍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宝钢教育基金会 | 
| 2017 | 杨颖 | 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一等奖 | 北京市教育工会 | 
| 2019 | 朱桂萍 |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 2021 | 康重庆 |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 2022 | 康重庆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 | 
| 2023 | 于歆杰 | 全国第四届杰出教学奖 |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 
表4 2012-2023年间电机系教师获校级教学奖励情况
| 获奖时间 | 获奖人 | 奖项名称 | 获奖等级 | 
| 2012 | 汪芙平 |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二等奖 | 
| 2012 | 陆海峰 |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二等奖 | 
| 2014 | 罗海云 |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二等奖 | 
| 2016 | 杨颖 |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一等奖 | 
| 2020 | 张品佳 |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一等奖 | 
| 2020 | 李臻 |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二等奖 | 
| 2012 | 曾嵘 | 良师益友 | |
| 2014 | 康重庆 | 良师益友 | |
| 2016 | 于歆杰 | 良师益友 | |
| 2018 | 康重庆 | 良师益友 | |
| 2020 | 沈沉 | 良师益友 | |
| 2022 | 康重庆 | 良师益友 | |
| 2012 | 王善铭 |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 |
| 2013 | 郭庆来 |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 |
| 2014 | 胡 伟 |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 |
| 2015 | 袁立强 |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 |
| 2018 | 杨颖 |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 |
| 2014 | 刘瑛岩 | 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 | |
| 2017 | 于歆杰 | 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 |
| 2021 | 梁曦东 | 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