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90周年系庆专栏 > 校友风采 > 正文

夏德明,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2007年毕业后入职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现为调控中心主任工程师。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电网东北分部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一处处长、清华大学电机系1998级校友夏德明获此殊荣。

然而,这只是他近年来众多荣誉之一。获得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层次、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二等奖等20余项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2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9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这十几年来,夏德明用智慧和汗水培育结出了累累硕果。

少年立常志,中流自在行

1979年,夏德明出生在吉林省舒兰市舒郊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个年代,农村教育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普及,同龄的部分孩子在初中,甚至小学就辍学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夏德明的父母还是想尽办法创造条件,支持夏德明读书学习。

5岁那年,夏德明随母亲来到山东的舅舅家,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舅舅希望他将来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而清华大学便是其中翘楚。“那我上清华”,年幼的夏德明或许并不知道这句话有着怎样的分量,兑现这个承诺又会有多少的困难和挑战等待着他,但名为“梦想”的种子已经悄然种在了心上,伴随着岁月生根、萌芽。

优异的在校成绩并未让夏德明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一度让他心 中感到失落。然而懂事的夏德明心中更加清楚,父母已经为了生活而背负了太多压力,无暇再对自己进行监督和辅导,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了将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如果说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让夏德明无比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父母的言传身教更是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选择的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坚持到底。

为了这个目标,夏德明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为了节省车票,他就徒步20里走回家,当作锻炼身体;买不起课外辅导书,他做好预习,甚至在寒暑假预习下学期的课程,带问题上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不影响别的同学休息,教学楼熄灯后,他就到锅炉房里继续看书学习到深夜。就这样从小学考到重点初中, 再考入县重点高中,夏德明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如愿考入清华大学。

1998年,夏德明怀揣父母卖粮凑的学费和路费,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到达北京站后,迎新的志愿者拿着清华大学的牌子十分显眼,他跟着队伍坐上了学校派来接新生的大客车,往清华园驶去。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清华园一路高风送秋,云光岚彩。东操前面各院系迎新的师兄、师姐们举着系旗,喊着口号“抢人”似的场景,让刚进清华的夏德明踌躇满志、心潮澎湃,更加幸运的是,负责接待夏德明的是电机系九六级的吕海峰。他们刚好来自同一个高中,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整个大学期间这位师兄都对夏德明特别照顾,还为他推荐和提供专业用书,让这个独在异乡的青年感受到了温暖。

90年代末期,清华大学刚实行四年制本科不久,课程比较紧张。刚入学时, 一直都是尖子生的夏德明学习成绩却只是中等。但这一点并没有影响他对于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上始终保持一股劲儿。他对知识的渴求,加之自身抱有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让他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上,经常通宵达旦,很快在他的努力下就名列前茅,并获得多项奖学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谈及自己清华本科时期所遇到的良师益友,夏德明最先想到的便是梅生伟老师。勤勉的天才,这是夏德明对自己恩师的评价。“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天资是否足够,而梅老师让我明白,一个人能走多远靠的不单是智慧,还有勤奋和坚持。”夏德明如是说道。

梅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样令夏德明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大到框架,具 体到内容,细节到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梅生伟老师的指导下,夏德明的第一篇论文《基于暂态稳定裕度指标的最优潮流求解》经历了反复近十次的修改后,终于定稿完成。夏德明将这份对自己意义非凡的论文修改稿认真保存了起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对待学术科研的严谨态度。

梅老师言传身教中所表现出的勤勉与严谨不仅给夏德明带来了潜移默化的 影响,也在夏德明的身上传承了下来。

读万卷、行万里,望尽天涯路

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真学习外,在校期间,曾就任学生通讯社内联部部长、系学生科协主席的夏德明为清华大学“挑战杯”比赛的参赛工作积极奔忙,最终帮助院系斩获了全校的“最佳组织奖”。对夏德明而言,这次的比赛所收获的并不仅仅是荣誉与友谊。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夏德明往返于各个实验室之间,拉项目、找成果,这让他比同一级的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验室中的科研世界。藉由“挑战者杯”所搭建的平台,让夏德明与师长之间有了更多深入的交流探讨,对自己将来的人生规划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参考作用。

大二那年,夏德明应同学邀请来到宜昌实习,这让他第一次看到现实中的 葛洲坝。现实与想象、实际与理论之间难免会存在偏差,这是夏德明此行之中最直观的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正是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平衡点,过于深刻纯粹的理论一旦脱离实际便无法有效地指导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钻研理论,留心实际”这是夏德明在社会工作中最深刻的体会,也是最想与时代“后浪”分享的宝贵经验。

外圆内方,兼容并蓄

谈起研究生时期任职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夏德明表达了自己对清华工作、学生生活的看法和理解。完成学业是每一位在校学生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原则底线的基础上,不同方向的社团活动、社会工作在夏德明看来都是对大学生活有益无害的。除去生活方面的照顾,夏德明同样重视思想观点上的交流问题,告诉同学“学术争论不同于市井吵架,不同观点的提出要建立在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之上,而非一味的喊口号和照搬教条。”这样的主张不仅保证了个人观点的平等,思想的交流也从单向的表达阐释转变为双向理解融合。

夏德明表示,担任辅导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为自己步入社 会参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看待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角度也在与同学的思想交流中得到了极大丰富。

正是在这样一个“外圆内方,兼容并蓄”的理念之下,夏德明所带领的“二字班”学风优良、气氛自由,学生与导员之间彼此激励、共同进步,得到了院系的充分肯定。

风华正茂,黄金时代

在清华大学就读研究生和博士的岁月,让夏德明言语中不禁开始流露出那 份轻松畅意的少年感。

在理论书籍较为匮乏的年代,夏德明与师兄们的编程工作只能依靠仅有的 源代码进行实践摸索。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唯一的已知条件是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完成目标。没有老师帮助,一切只能依靠自己去琢磨,就连吃饭走路时都要保持思考状态。近乎“疯魔”的科研状态让夏德明一度感觉面对16进制数

字比生活中的10进制更有亲切感。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在夏德明看来,焚膏继晷、充满韧性的科研经历固然辛苦,但是能够为科研成果、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确幸。

科研的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那些瞩目成绩的背后也曾发生过一些“糗事”——由于疏忽而不慎损坏实验设备的两次经历。一次是专注于短路试验,实验次数过多反而烧坏了器材;另一次则是估计不足,烧坏了四个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夏德明表示这样的经历并没有影响到自己在科研探索道路上的信心,反而让自己常怀敬畏之心,对待工作更加严谨认真,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心怀感念常谦益,行云流水永不居

在校期间与东北电网的合作研发“混成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契机,成为 了他与东北电网结缘的开始。

2007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可望迎来第二次腾飞之际,夏德明最终放弃了留在北京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在那块养育他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入职东北电网公司。

刚入职的夏德明就被分配到调控中心做见习调度员,为了尽早掌握电网的 实际情况,夏德明除了睡觉基本都在单位,熟悉网情资料、了解水文参数、学习调度规程、跟踪国内外电网发展的新技术。很快就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2009年,夏德明被调职到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处,主要工作内容是实时为电网运行提供决策参考。自工作以来,由他计算的每一个控制限额、编制的定值都要进行反复校核,由他起草的规程、规定都要字斟句酌,从未出过纰漏和错误。同时,他将东北电网主要的安全问题、运行规定、稳控策略烂熟于心,无论何时他都可信手拈来,提供专业建议。正是这种对于工作的细致入微,成为调度人员信赖的作战参谋。

2010年以来,东北电网发展形势出现了变化,风电迅猛发展,风电装机增长速度大大超前于电网建设,随之而来的困扰是,风电资源难以实现全额消纳。在现有网架下,如何挖掘潜力提高风电送出能力夏德明苦苦思索的问题。凭着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钻劲和韧劲,他和领导同事们共同努力,先后在东北多个风电基地研究设计并组织实施了区域智能稳控系统,同时综合利用风火联合优化控制等先进技术手段,累计提高风电送出能力180万千瓦,年增加风电发电约45亿千瓦时,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风电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23.4亿元,为社会节约15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25万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夏德明积极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安全自动装置的智能 化程度,减轻调度员及现场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仿真工具及电网新设备模型,提高了仿真的精度。他先后参与风电大规模接入与电网安全运行协调控制研究及实施等多项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攻关。面对现代大电网安全运行、新能源接纳等难题,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提出了多项提高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新能源接纳能力的实用新技术,在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不论是在清华就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还是工作岗位上获得的嘉奖荣誉,夏德明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伟大团队成果的普通参与者和见证者。“放低姿态,尊重和认可是通过自己用心做事、点滴积累得来的,而不能仅凭借清华毕业生的标签就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夏德明一贯的做事风格,也是对即将步入社会的电机系学子的建言。

“有些人可能面对困难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干不了,但清华人很难说出这句话。清华的经历给我直面困难的勇气。”

——夏德明

—— 分享 ——

上一篇:刘前进:内外兼修,顶天立地, 具备科学家精神

下一篇:王川:从清华园到海军部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