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90周年系庆专栏 > 校友风采 > 正文

李崇坚,男,1952年10月生于广西平桂。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专业,曾任国家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博士生副导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电力电子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国产化装备的研制,特别对大功率同步电机控制理论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国产大型电气传动装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光华工程科技奖”等,对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1972年李崇坚怀揣着对大学殿堂的憧憬和报效社会的理想走进了清华园, 成为电机专业的学子。他回忆那段特殊时期的求学过程,通宵达旦地刻苦学习,“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师生关系,亲近且充满温情,清华大学严谨的科学学风, 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他日后科研工程能力的提升和取得的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崇坚从清华大学毕业,投身到我国钢铁行业的建设中,先在武汉钢铁公 司工作后辗转到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从事大型电机调速控制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正值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刚刚兴起,大功率变频调速在我国还是空白,同时宝钢、武钢引进的变频电机多次发生阻尼绕组烧毁的重大事故。带着这些问题,李崇坚重返清华大学,师从高景德先生攻读大型同步电机调速控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高景德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将大型同步发电机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拓展到变频同步电机,深入研究了变频电机的阻尼绕组理论,指出国外进口电机绕组设计存在缺陷。首次提出同步电机阻尼磁链定向控制原理,发展并完善了交流电机控制理论,指导哈电、上电、东电研制成功了国产变频电机,已有上千台变频轧钢电机成功投入运行。

李崇坚拿出高景德先生在他博士论文初稿上密密的亲笔批语,回想起先生 对他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仍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表露出对电机大师的精湛学术和严谨学风的深深崇敬。他的论文在高先生和李发海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修改完成后,被学校评为优秀博士论文。其理论创新荣获了国家教委科技一等奖。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套大功率轧机交流调速传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崇坚获得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成为我国电工学科的首位杰青。

李崇坚感恩清华大学对自己的培育,在电机系辅助培养博士生,并担任国 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始终与清华大学保持着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制成功国产第一套大型热连轧机交流调速传动、第一套矿井提升机交流调速和第一套IGCT交直交变频系统,5次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其研发的大功率交流调速电机实现了钢铁行业75%的国产化;全面扭转大功率电力电子变频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引领了中国大型电机变频调速产业的崛起,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工程实践,继而完成产业化的跨越。

回顾科研攻关的艰苦历程,他说,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要耐得住寂寞,要抗得住压力,不言放弃。最令他难忘的是国内第一台大型轧机传动同步电机调试的日日夜夜,由于个别部件故障导致电机不能按期转车,眼看着生产线设备中修结束的时间临近,面对指挥部要放弃国产设备的巨大压力,他带领科研团队克服困难,打破常规,在最后时刻将国产电机投运成功。回忆起当时的危急时刻,李崇坚却说:“我从没有想过会失败,那时候哪怕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退却,这个项目就不能成功了。”

李崇坚回顾从1972年走进清华大学到今天整整50年的成长历程,感慨地说,这是一个不断求索、不言放弃、不懈努力、努力创新的艰苦过程,他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清华大学电机系老师对他的悉心培养,离不开同清华大学产学研科研团队的精诚合作,也离不开许许多多关心这一事业的领导、学者、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

寄语:科学研究从不是一帆风顺,清华电机学子们要做有理想、耐得住寂寞、有献身精神、敢于向真问题攻坚的勇气与决心。同时,应谨记没有人能够凭一己之力完成工作,工作中不要纠结于个人得失,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 分享 ——

上一篇:陆文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下一篇:陈鹰:回顾一生,不负清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