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互联网+”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平台在珠海正式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评审,标志着能源互联网应用从理论概念向工程实践的迈进,开放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初步构建。清华大学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平台建设,助力“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平台,依托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支持能源消费革命的城市-园区双级‘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开展建设。平台解决了当前能源系统无法满足多能综合应用的问题;满足了新能源接入的迫切需求;实现了对用户信息的有效采集利用与高效管理;化解了当前能源服务业务模式单一,缺乏市场化机制与有效经济激励的问题;支持了用能市场化和用户定制化能源服务的需求。平台实现了示范区多能流协同能量管理、新能源和储能灵活接入、需求侧主动响应、多能源灵活交易,能源互联网数据共享,构建了面向能源消费革命、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新模式。
清华大学电机系参与了项目规划、系统架构设计、应用场景和业务流程设计、核心算法研究、平台功能测试等工作,为平台建设中多能协同、分布式资源运营、主动需求响应和智慧用能服务等四大核心模块的开发提供了创新性技术支持。
为了攻克多能运行优化的难题,实现多能协同的示范应用,清华大学电机系集合清华综合能源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和技术开发力量,开展了多能源系统元件级建模和基于能量枢纽的多能源系统规范化分析方法研究,结合系统运行模型和最小化成本优化技术,设计实现了多能协同优化调度的模式及机制,有力促进了各种能源的互相补充利用和综合梯级利用,示范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等发展面临的困难,设计了分布式资源接入、监控、调度、消纳、交易、运维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研究了虚拟电厂调度策略、分布式能量交易机制和绿色证书流通机制等分布式资源运营的关键问题。方案解决了分布式资源建设无序、监管无力、运营无方的问题,挖掘和提升了分布式资源在能源网络和能源市场中的价值,响应了国家对于新能源建设发展、促进消纳的战略导向。
在需求响应的实施中,创新性地通过数据挖掘和用户肖像技术,实现了对用户负荷特性和价格敏感度的需求响应潜力精确分析。结合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实践,国内首次将现货市场的分时价格信号传导给用户,调动售电公司等中间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实现需求侧资源的自我管理,达到源网荷储在市场手段下的合理配置。同时,设置奖励券等新型激励,鼓励尚未参与市场的用户通过响应激励的方式,主动削减尖峰负荷,实现了电网和用户双向互动。
为了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在能源互联网生态中的卷入度,为平台搭建了互联网化的能源营销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对能源服务的差异化需求,设计了能源账单、零售套餐、能效管理、运维托管、投资决策、征信服务等丰富的用能服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智慧用能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用能预期,降低用能成本,提升用户的参与度,真正打造互联共享的平台,实现能源互联网所有参与方的价值最大化。
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平台的建成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平台的建成彰显了清华大学在综合能源运营和服务领域的工程设计、模式研究、算法开发等核心技术实力,为打造开放、清洁、互动、高可靠性的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国家能源互联网战略落地提供了生动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