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机系柔性交流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柔性交流输配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PMU(相位测量单元)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新理论和新应用的研究,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和数字动模等方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清华-四方稳控技术联合研究所成立,挂靠本所。
近5年来,为了更好地研究开发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研究所在两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在过去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升为技术课题,在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进行规律性理论研究;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继续在实践中开创新的解决方法,如南方电网的弱阻尼分析及控制、华北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控制、电网暂态电压稳定及大容量STATCOM研制、用户侧电能质量(电压跌落、无功、闪变、谐波和不平衡)分析及控制等。在此过程中:
•形成了在相关领域中老中青结合的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全所教师1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3名,工程师4名,高级顾问2名及职工5名。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共计40余名。教师9人有博士学位并都具有国外合作研究经历。
•初步建立了该学科方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硬软件环境,拥有自行研制的STATCOM和TCSC物理模拟装置,DVR,GTO/IGCT测试台,Uni-Con以及各种数字仿真软件(PSASP,PSS/E,NETOMAC,MATLAB,EMTDC等)。
•成功研制了基于IGCT的±50Mvar的STATCOM装置,于2006年4月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是目前国内最大容量的自换相换流器;与四方公司合作研制的系列电能质量控制产品已成功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如在鞍钢投运的16MDSTATCOM、在杭州投运的DVR等。
•培养了一批高质量人才已毕业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22名。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国际科研合作:已与德国Siemens公司,日本三菱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英国Brunel大学等建立了合作研究和人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