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or the department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or alumni of the department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or the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or the Sichuan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电机系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Alumni

Alumni

Current Location: Home > Alumni > Content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国网故事汇”文章,原创“国网君”。刘动、张童飞分别为清华大学电机系2015届、2012届硕士毕业生。

2018年5月,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两岸,一朵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电网“永生花”灿然绽放了。

培育这朵“永生花”的园丁名叫刘动、张童飞——两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青年员工。

培育这样一朵花要多少时间?答案是330天。而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段既难忘又值得骄傲的日子。

2016年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通州。刘动和张童飞这对师兄弟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该区域设计配电网。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他俩兴奋了好几天: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可算是派上用场了。

可没两天,他俩的兴奋劲儿就被焦虑淹没了。

他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网结构在新加坡,业内形象地称其为“花瓣式”接线。

当地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30秒,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99%,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纪录。

而任务的终极目标是要比新加坡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更高、更稳定!

负责配电网网架结构设计的刘动迅速开始行动。翻文献、找导师、上网查资料……他仍觉得不够。

这天,刘动敲开了单位领导办公室的门。

就这样,刘动开始了每天早上穿行北京城7环的上班旅程。

家住在北京最东边通州的他,学习在城市西南角的丰台,每天早上5点半出门,8点抵达。

那段时间,刘动拥有了个人专属的“宝马”(Bus-Metro-Walk)。

一天早上,刘动像往常一样挤上了地铁,抬头看着车厢上的北京地铁线路图,看着看着他就出了神。

此时,图上的一个个地铁站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开关站。假如把西直门地铁站看成是顺府开关站,那么经过这个站的线路就有2号线、4号线、13号线经过,四通八达……

“要是我们的电网线路也能这样多条交汇,每个开关站有多个电源供电,供电不就能更稳定了嘛!”灵感降临,刘动大喜过望!

越想越兴奋的刘动不知不觉坐过了站。下了地铁,他一路快跑,迫不及待地和设计团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觉得非常可行。

随后的几天里,刘动和设计团队一起就一套全新的网架结构进行反复探讨、推演。

经过专家论证,这种网架结构兼顾了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了负荷的承载量,以站间联络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刘动为这个外表瑰丽、内心坚强的网架起了一个美丽温柔的名字——“双花瓣”。

经过模拟试验和精确测算,这种“双花瓣”电网结构,保证有来自3个不同方向的电源,供电可靠率超过99.9999%!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少于21 秒,比新加坡的户均停电时间还少9秒!

刘动满心欢喜地带着“双花瓣”网架结构到单位,没想到却被大师兄张童飞泼了一盆的冷水。

继电保护是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全方位支撑,就像是花朵的根茎。根茎不牢,花怎么会开得久、开得漂亮?

看着刘动的执着劲儿,张童飞心里也较上了劲。

上阵师兄弟,全新的探索开始了。

3个变电站、6个开关站。每座站室都有十几项保护定值单需要重新设计填写,每一张保护定值单的十几项参数内容都需要仔细打磨和考量,工作量一下变成了以往的几十倍。

因为要制定标准,他俩开始大量查找资料。《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原则(修订)》是设计的基础,他俩打印出来随时翻查。

只要查到有用的资料,他们就会转发给对方。遇到不确定的知识,他俩先讨论,如果找不到办法,就回学校找教授或去厂家看现场。

参考书当然也要买两份,方便彼此学习交流。几十本的学习资料到处是他们勾勾画画的痕迹,所有保护装置的说明书,他俩几乎都能倒背如流。

那段时间,刘动和张童飞形影不离。有时候为解决一个难题一直研究到半夜,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刘动新婚不久,婚礼是父母帮忙张罗的,蜜月是上班和加班的“完美”结合。

每次晚上加班,妻子打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再有一个小时,我肯定回家”。然而“一个小时”后面,还会有另外几个“一小时”。

终于有一天,刘动妻子按捺不住,决定去单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晚上11点多,还没走到办公室门口,刘动的妻子就听到了她最熟悉的声音。

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听着他们的讨论,刘动的妻子悄悄回了家。

从那以后,妻子再也不催刘动回家,还经常以回娘家为由,主动给刘动和张童飞“创造机会”。

得到妻子的理解,刘动的信心更足了。

为了保证“双花瓣”网架运行的选择性和快速性,张童飞在方案中加入了光线纵差保护和母线保护。这两个保护措施的加入就像“狙击手”一样,对入侵电网故障的切除做到更稳、更准、更狠。

同时,他们还将传统的后备保护也做成了“加强版”,就像给“狙击手”又穿上了“防弹衣”。这样设计完成后,他们的保护方案成为了业内的新标准!

“永生花”在刘动和张童飞的亲手培育下终于含苞待放!

2017年底,城市副中心“双花瓣”高端智能配电网进入了现场调试阶段。保护是不是能够真正实现作用?张童飞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牵动着。

当年11月27日,在城市副中心第一个开关站——顺府开关站施工现场,比对着手里的定值单和现场装置内的定值,张童飞的心里一直紧绷着。

这时,一个施工人员找到了张童飞。

张童飞耐心向施工人员解释。面对现场调试人员的各种提问,张童飞庆幸施工人员有着严谨的态度,同时也意识到现场落实的重要。

张童飞跟刘动分享了那天在现场“虚惊一场”的故事。他们意识到,要保证“双花瓣”真正美丽地绽放起来,就必须走进现场,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有了这样的共识,他们俩又开始了别样的加班生活。

因为城市副中心所有的重要站室都建在地下,两人便成了“遁地鼠”,下了班就一头钻进工程现场,为设备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撑。

2018年5月23日,世界最高标准的智能电网示范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正式建成。

这一刻,刘动和张童飞的心都要激动得飞起来了!

从走出象牙塔一身书卷气的清华学子,到世界一流高端智能配电网的设计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片热土上,刘动和张童飞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培育出了一朵电网“永生花”。

—— Share ——

Previous:DEE Alumnus Li Shisong: I'll Search with My Unbending Will in the International Frontiers

Next:谷山强团队:钻研防雷十年,成果令人瞩目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