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瑞骥先生今年88岁,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专业和清华大学自动化控制系,创建清华大学软件技术中心。
一,进入清华的缘因:“敌后解放区”
谈及为什么选择清华大学,凌先生说:当时大学的考试还不是统一招生,我首先是考燕京大学,第二个考清华大学。清华在那时还是西南联大(和北大、南开)联合招生,我就考上了清华的电机系。
那么为什么选择清华的电机系?凌先生的回答是:第一,全国解放以后,一定需要搞建设。搞建设,一定要搞工业化。我们那时候,就只学到了列宁的公式:“共产主义=苏维埃+全国电气化”,所以要实现共产主义,就需要全国电气化;全国电气化,就要考电机系。第二,燕京大学是美国办的私立大学,清华大学是国立大学,在北平进步学生中间,她有一个绰号,叫“敌后解放区”。
在清华,学校里的进步力量特别大,学校图书馆里有非常多的进步书籍,有历史的,也有文学的,清华的学生在学生运动中总是打头阵、带队。所以,学理,就去北大,北大沙滩是红色堡垒;学工的,心里边都是向往清华。”凌老先生这样说。
二,难忘恩师:源自电工原理的清华缘
谈到留给凌先生深刻印象的老师,他提及两位,一位是当时的系主任章名涛,另一位,便是钟士模。
钟士模,毕业于上海交大,在抗战前来到清华。清华当时有庚子赔款,用庚子赔款送青年教师去美国深造,是当时老清华的一个规矩。钟士模到清华工作了七年,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定,送他去美国深造。他于1947年获得MIT的博士学位,之后回到清华电机系教书。
钟士模,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工程学家,创办中国首个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自动控制系,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前身)首任系主任。
凌先生与钟士模相识,起源于大二时钟士模教授电工原理课程。凌先生回忆道,“由于他之前做了七年的助教,并且深入同学当中,所以他对学生学习电磁场原理、电路原理、电机原理的每一步都特熟悉,同学们有什么困难他都知道。所以,他讲课,同学们特别欢迎,觉得他能入骨三分。而且他是麻省理工来的,同学们都特别信服他。”
1956年,凌先生已经毕业四年,在清华教研处工作。后因国家在原子弹和洲际火箭方面的需要,清华成立了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专业,由钟士模和凌瑞骥负责,钟士模是系主任,凌瑞骥是党委书记。两人从之前的老师与学生,到教师与助教,再到系主任与党委书记,这是他们的清华缘。
三,脚踏实地,胸怀世界:对今日清华学子的期盼
凌先生说:“我希望清华的同学除了践行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希望能够继承清华革命的、光荣的历史和传统,继承老一辈清华人的献身的事迹和精神。不光是业务上精益求精,力争上游,而且在精神上能够传承清华的传统,把眼界扩大到和中国崛起、复兴相适应的广阔天地,不是止看到自己眼前的这一点,要想到更大的、更宽阔的领域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希望清华人都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同时又是眼光远大、胸怀世界”。(摘自“清华大学学术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