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百年,人杰辈出。值此系庆90周年之际,我们访问了退休教师朱守真教授。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老党员的故事。
不畏东北多险峭,风雨同心建粮仓
18岁那年的夏天,她登上开往东去的列车,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了屯垦戍边的大军。在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下,数百万知青组成浩荡的大军,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征。刚去兵团时,她和伙伴们被编入水利队,从挑土垒大坝,到开推土机,参与过拦洪水的大坝维护、参与过抚远县境内国防二抚公路的抢修,后调到修配厂修拖拉机,也当过炊事班班长。在她下乡5年间,参与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始终奋战在完达山下的黑土之间,为兵团建设付出了心血。无数像她一样的知识青年、工人、农民和战士并肩作战、前赴后继,百万垦荒大军在亘古荒原上,把沉寂的黑土地变为亿亩良田,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北大荒精神。
四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姑娘,而今已经是两鬓苍苍。今日之黑龙江,唯有她们铸成的钢铁长城傲然挺立,俯瞰着数十年的世事沧桑。
谈起当年的经历,朱老师回忆道:“那时候大家没有私心,真就是一颗红心,给我们摁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不觉得职业分什么高低贵贱,大家都是公仆,都可以作为楷模。像陈永贵、郝建秀、时传祥,都是在自己的行业做出了贡献,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陈永贵后来还当了副总理。那时候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大家都很勤奋,自己的努力也被认可,被推荐上了清华大学。”
朱老师(后排居中)和兵团战友
1973年,朱老师来到清华电机系,开启了这段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旅途。
春风桃李满天下,求索书山更种花
1977年,朱老师毕业留校任教。自那时以来,她关心学生的成长,带了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不仅在学术之路上指点迷津,还非常重视和学生们的情谊,至今仍珍藏着一些和学生们的合影:“这是八字班(1988)的学生回清华的时候跟我合的影。我带过的学生跟我感情都很好!”
朱老师与部分八字班学生合影留念(从左至右: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许继集团总工周逢权,朱老师,河北省电力局局长吕运强,张岚)
朱老师不仅仅是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还是许多领域的开路先锋。“我觉得我是个敢吃螃蟹的人”,她这样评价自己的学术生涯。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专攻电力系统动态建模及参数辨识。尽管当时该领域研究方向不被人理解,依旧深耕不辍,用汗水和执著浇灌出累累硕果,现在这些参数已是电网入网的必备条件。她坚信,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能始终把机会紧握。2000年,她接到了北京科委分布式能源的项目。“当时关于分布式能源大家都没有概念,我们结合当时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瓶颈开展了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影响、并网规则、交易方式、国家应出台的激励政策等研究。我们与法国等同行进行交流、请发改委领导进行指导。这些早期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一些影响。目前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究已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只有学会把自己已有的成绩都归零,才能腾出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新东西”。在清华的四十多年来,朱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从学生到辅导员,从级主任、学生组长到系党委副书记,在学生工作方面做了十多年,关心年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是她树立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功成名就,不见自伐自矜,脚踏实地,只为坚守初心。2004年她调任校审计室主任,从工程技术跨界经济领域,从院系到承担全校经济活动及资金的内部审计工作。难度、责任都很大。但她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很快熟悉了相关业务,并将学术研究之风带到审计工作中,在兼任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8年中,组织了5次全国内审学术研讨会,与教育部及各高校的审计部门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年复一年的摸索和创新之下,内控制度不断完善。2013年,她荣获审计署颁发的“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奖章
在近四十年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各方面工作中,朱老师兢兢业业,斩获众多奖项。其中包括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多项专利。2010年,作为不同领域十人代表之一,获得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6个学会共同评选的首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此外,还获得过校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德育先进工作者和“良师益友、一二九优秀辅导员”等校级、市级荣誉称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逾古稀的朱老师至今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她讲给我们的这番话,正是她五十年来自强不息的写照。
临别之际,朱老师赠我们一段毛主席的名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