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在能源体系加速向清洁低碳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经成为关乎能源安全、产业升级和技术自主的战略命题。2025年10月25日,南方电网公司与清华大学电机系在广州联合举办“新型电力系统研讨交流会暨电机系第十五期工程博士论坛、第九期研究生导师研修交流”。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南方电网公司总工程师李建设,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等出席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以新型电力系统的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为主题,围绕系统认知、调控体系、柔性构网、储能与数字电网等前沿方向开展深入研讨。同时,论坛还分两组进行了工程博士生的选题报告以及研究生导师的研修交流,聚焦青年博导的教学与指导能力以及电机系工程博士生的高质量培养和毕业进行了沟通交流。来自清华大学电机系的47位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以及中国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国工程院、怀柔国家实验室的众多专家学者、清华大学电机系的资深教授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电机系工程博士责任教授高文胜主持。

论坛开幕式于10月25日上午举行。李立浧发表致辞。他提出,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持续向高比例新能源演进,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网络形态与安全稳定控制边界正在发生深刻重构。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是在“以电为枢纽”的能源体系中实现多元、柔性、协同的动态平衡,是一次从技术体系、运行体系到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塑。南方电网在多端柔性直流和电网调控体系方面已取得世界领先优势,为支撑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远距离送出提供了确定性的工程能力。面向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应坚持以系统观理解系统问题,在数字底座构建、广域稳定控制和能量—信息—算力融合等方向协同推进,建设数字赋能的韧性电网。

康重庆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近期在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2035建设科技强国的部署中,对能源与电力领域的战略地位作出了更加清晰的指向,其中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关键枢纽,是推动工业体系绿色升级和数智化基础设施演进的重要引擎。中国南方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工程创新实践中走在了全国最前沿,为清华的科研探索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开放、可验证的创新场景。由衷感谢南方电网各位同仁筹办本次论坛的鼎力支持与悉心付出,为科研探索和人才培养搭建了宝贵的平台,未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立持续、体系化、可演化的联合创新模式,各方将在关键核心技术、系统理论创新和面向工程的科研组织形态上进行更深层次协同。

随后的论坛报告内容紧密围绕电力系统重塑过程中的核心议题展开。李立浧院士以《科学定义新型电力系统的新——我的一些思考》为主题,从“新”之来源、内涵和逻辑系统出发,提出要以“可解释、可验证、可调控”为核心特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科学定义框架,强调研究必须回到物理机理与系统规律本身。南方电网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系统运行总监刘映尚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调度能力演进,系统分析了多电源形态并网条件下的稳定性风险、调节能力构成变化与运行权衡方法,提出建设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更加强大智能高效的系统运行调度技术支撑。南方电网科研院董事长郑外生在《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机理和演变规律》中进一步从变流器典型控制结构与并网特性出发,直面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机理如何演变、稳定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等核心问题,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机理及演变规律,运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工程实证等方法,提出适配稳定性提升措施的工程实践路径,强化电力系统自适应能力。在储能与系统协同方向,南方电网公司原专家委员会郑耀东委员以《多视角看新型储能》为主题,系统性阐述了储能价值认知从单一功能补充向系统运行结构参与者的转变趋势,提出构建可持续的储能的价值回报机制,南方电网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李鹏以《南方电网柔性构网工程实践与发展展望》为主题,分享了南方电网在“十五五”时期规划中对柔性电网结构演进、电力系统韧性提升的整体布局,提出通过柔性构网,可有效避免交流大电网故障连锁传播、故障影响范围过大的问题,同时保持了分区间灵活互济能力。清华大学电机系胡伟教授与慈松教授分别从智能集群调度与能量信息解析切入,提出储能系统应与调控、市场及数字孪生体系深度融合,以实现从设备级优化走向系统级最优。

本次论坛不仅是前沿思想与创新成果的交流平台,也是深化校企合作、共育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天下午,还进行了6位工程博士生的开题工作以及研究生导师的交流研讨。

在工程博士生的开题环节,来自清华大学与南方电网的评审专家对工程博士生的研究进展与工程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评估与专业指导,通过双向互动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在研究生导师交流研讨环节,导师们聚焦导学关系优化、日常管理机制完善、师生交流效能提升以及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关键环节的把控等核心议题,尤其是全日制工程博士生在企业专业实践阶段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研讨过程中,与会导师们积极建言献策,结合自身经验与思考,为破解人才培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10月26日上午,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参观了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在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实地考察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研发平台,深入了解中国南方电网在直流输电领域的最新突破。随后在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参观多类型储能实验平台和示范系统的现场演示,亲身感受到新型储能技术的工程应用。

此次论坛既是一次深度的学术交流,同时更是在能源革命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行业领军工程力量与高水平科研创新队伍之间的一次深度交流互学,集中体现了中国南方电网与清华大学等各单位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能源转型方面的实践成果与责任担当。

各方将继续加强联合攻关和协同育人,持续探索以工程场景驱动科学问题凝练、以系统思维推进技术体系重构、以开放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实践化、产业化与标准化,共同为构建安全、清洁、低碳、高效、韧性、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 分享 ——

下一篇: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成果入选2025年度绿色技术创新案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