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电机系召开2025年工作务虚会,电机系党政联席会成员、各研究所所长、团队负责人、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7人出席会议。会议由电机系党委书记郑泽东主持。

引导发言环节,郑泽东首先介绍了电机系对人才队伍布局的考虑和学校最新人事政策,针对学科发展规划重点方向,介绍了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优化工作的未来方向。电机系副主任孙凯对学科发展战略国际咨询意见作反馈,强调科学研究要聚焦核心领域、追求原创突破、深化跨学科合作,同时需从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国际合作三方面发力,加大AI赋能与国际合作投入,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电机系副主任陆超围绕学科和科研发展布局发言,梳理学科发展现状与中长期目标,重点汇报AI平台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相关工作,提出需加强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深化国内外重要合作与重大项目推进。




研讨环节,校人事处处长于歆杰结合学校人事处工作经历,分享教师岗位数量调整等最新动态,并建议电机系需通过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开展学科国际评估,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与学科发展定位等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

与会人员围绕电机系未来学科布局、科研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三大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形成重要共识。电气工程学科迈向世界一流前列,在学科布局、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明确需以国际咨询意见为指引,在学科布局上突出核心优势、补齐短板;电机系需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重点,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顶尖机构的合作,主动承接重大项目,彰显学科担当;在现有队伍约束下,未来需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既要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也要培育青年骨干,形成梯队合理、优势互补的人才格局。

随后,电机系系主任康重庆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务虚会为电气学科发展具有“定方向、明思路”的重要意义,并从两方面提出建议: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明确将“引进国外顶尖人才、培育年轻人才、吸纳外籍人才”作为三大重点,要充分利用“两院”、全重等优势资源;在学科发展上,提出要强化“木桶效应”与“竹竿效应”兼顾——既要补齐短板领域,也要做强优势方向,明确以研究所和团队为载体,推动项目负责人承担重大项目,在AI赋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领域集中突破,建设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
此次务虚会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电机系发展思路,明确了“人才强基、科研突破、学科领先”的发展路径。后续,电机系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稳步推进各项规划落地,为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