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系主任康重庆
亲爱的各位毕业生、各位亲友、各位老师;现场和线上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盛夏之际,我们迎来了2024年毕业季和出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系师生,向学业有成的112名本科毕业生、57名硕士毕业生和73名博士毕业生、以及出站的35位博士后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付出、悉心指导各位同学的老师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也向一直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同学们发展的各位亲友、各位校友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今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75周年华诞,75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又恰逢“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过去的一年,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一年;对电机系来说,是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一年。在推进双碳战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伟大事业中,电机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为电力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作出贡献。同学们,你们正是这一历史机遇的见证者和接班人。无论毕业后你们前往何地、身处何位,在电机系的这段求学时光将成为你们一生的宝贵记忆,你们也始终是电机系最珍贵的财富。
同学们,在2023-2024学年里,电机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在队伍建设方面,梅生伟教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何金良教授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孙宏斌教授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获批立项;董新洲教授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景德科技成就奖;孙凯副教授、郭庆来教授、谢小荣教授当选IEEE Fellow;郑泽东副教授、陈来军副研究员、王彬副研究员、赵彪副教授等入选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在科学研究方面,曾嵘教授、余占清副教授团队以高压大容量直流开断半导体器件和直流断路器的重要突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陆超教授团队承担的 “天津静海线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示范工程”获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首个绿色装备项目并正式启动;袁立强研究员、慈松研究员等牵头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吴文传教授牵头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集群控制、党智敏教授牵头的高储能薄膜电容器聚合物电介质调控机制等成果分别获得北京市科技奖励一等奖;李琦副教授实现了电老化自诊断智能绝缘材料、杨颖副教授制备了以电池热失控温度为触发变量的电池间热切换隔层材料、庄池杰副研究员开发了基于薄膜铌酸锂的电场传感器,这些基础性成果均发表在《自然》子刊。在教育教学方面,于歆杰教授以其深耕教育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杰出贡献而分别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第四届杰出教学奖,朱桂萍教授的“电路原理”慕课和混合式教学成果获得首届“世界MOOC与在线教育联盟奖” ,我本人也刚刚获得IEEE PES Peter W. Sauer杰出电力工程教育奖,上述获奖也体现了国际国内同行对清华大学电机系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认可。
同样的,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电机系的同学们在各个方面崭露头角。在电机系和未央书院本科毕业生之中,孙英聪刻苦学习,在64门必限课程中有45门取得了4.0满绩点的优异成绩,并以第一作者在IEEE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刘志成学业优异,分别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和物理竞赛一等奖,并获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许鑫、刘彦宏分别主持“大创”计划创业实践国家级项目(全校共7项);韩忆飞获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批本科生“启研”计划项目;徐哲、邢海潼大学期间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白立来、刘纬博、苏啸天、孙扬凯、栗航宇等同学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者工作中贡献了青年力量、电机力量;王强 毅然选择回到贵州从事锂电池研发工作,支持家乡发展;潘腾飞、刘灏即将踏上前往陕西和云南的支教之旅;电05班和电03班班集体建设成果突出,荣获甲团、校先进班集体等多项荣誉。在硕士毕业生之中,许涵实现了硬件在环的电力电子仿真算法的创新,为DSIM仿真平台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冠博选择回到家乡电力企业就职,为振兴东北贡献自己的力量;电硕211班全面发展,实现了班级荣誉的大满贯。在博士毕业生之中,任春频突破了逆阻IGCT的高电压耐受和大电流开断难题,获评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生新秀”;冯成作为骨干设计研发城市级虚拟电厂控制终端与聚合平台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杰出创新奖、特别嘉许金奖。在最近一年出站的博士后之中,李笑竹多次赴青海大学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出站时又以副教授身份引进至新疆大学电气学院支援西部建设;巴基斯坦籍的江夏(Jan Shair)由于风电次/超同步振荡抑制方面的成果获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并在博士后期间入选“水木学者”。同学们,你们在学习科研、社会服务、文体活动之中,都充分展示了热情、青春与活力。你们用汗水和笑声,为自己的校园时光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新时代最美的风景线。
同学们,不久后你们将前往各自的岗位,开启新的征途。按照往年惯例,对咱们电机系的学子,我仍然用电气工程学科中的三组关键词,给大家送上三点临别寄语。
康重庆寄语毕业生
第一,认准“基波”,抑制“谐波”。电力系统中基波和谐波往往是并存的,基波是主体,谐波需要抑制。在电机系求学的日子里,相信同学们已经遇到了许多“谐波”,或是学习路上的纷纷扰扰,或是科研途中的磕磕绊绊,但你们终是抵抗住了层层困惑,迎来了属于你们的毕业典礼。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但请保持自己的坚韧和智慧,锚定目标,踏浪而行。电机系2013届博士系友张昭遂,在学期间曾担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校学生会主席。学业和社工的双重压力也曾让他感到迷茫,但他始终坚守初心,选择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断提升自我,后来他挂职至天津市滨海新区主持科技创新工作,“双肩挑”成为了他的人生主旋律。目前他在天津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腾飞。同学们,昭遂学长在公共服务中找到了人生的“基波”,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希望同学们善于抓住问题的核心,认准自身发展的主流;在面对困惑和干扰时,谨记“为人要正”的系训,能够严于律己,守正而创新。
第二,不惧“低谷”,勇攀“高峰”。电力负荷时刻在波动,一天之中总是有低谷负荷,也有高峰负荷,削峰填谷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议题。人生的道路也不是一马平川,处理好低谷期和高峰期同样重要。在未来的生活中,同学们将遇到许多挫折,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畏惧挑战。吃一堑长一智,要善于总结经验,风雨之后当见彩虹。2021届系友地尼亚尔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进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工作。在刚接触工作时,庞大的变电站设备让他不知所措,冬季的带电检测更是对他专业能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工作上的挑战无疑是让他陷入“低谷”,但他积极向基层师傅请教,常年在不同的变电站之间奔波,解决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难题,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电网人,迎来专业工作的小高峰。同学们,地尼亚尔学长为你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直面困难,提升自我,建设家国。希望同学们从容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不惧一时一刻的挫折,传承清华人行胜于言的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最终分享成功的喜悦。
第三,敢于“触发”,勤于“复位”。触发和复位通常在系统运行中相生相伴,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系统运行进入新的状态,当按下复位键时,系统则恢复到预设工况。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新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步自封不可取,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但也要不忘初心常自省,不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触发”中迷失了自我,既要有“触发”的勇气,更要有“复位”的底气。1965届系友周孝信院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主持开发了第一套“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在他毕业后不久就带领团队开发了我国第一套离线仿真软件。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复杂度提升,对仿真的快速性要求越来越高,他勇于“复位”,重新审视最基础的实时仿真技术、重构软件体系,实现超实时仿真对电网预测预控;在新能源规模化接入的新时代,周院士再次触发新技术,指导团队开发在线仿真工具,为系统提供动态能力分析和决策支撑。他从未停止思考与创新,在80岁高龄时还研究提出了综合能源生产发电单元(IEPU)的新构想。同学们,电机系希望你们带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像周院士一样永远创新的信念和能力。希望同学们上下求索,永远保持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恣意,敢于探索新的人生状态,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审慎,勤于回顾、不忘初心。
同学们,回顾电气技术的发展史,以特斯拉与爱迪生为代表所产生的关于“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技术交锋让我们记忆犹新。在后来长达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交流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近年来以特高压直流、柔性直流为代表的直流技术异军突起,让我们进入了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混联的新时代,这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特征,为我们电气工程学科带来新的变革。这里我想以9组“交-直”2字尝试做一副对联作为临别赠言,希望对大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迪:
康重庆以对联作临别赠言
上联是:学子莘莘交汇吾校:交心交志交砺锋芒,情交似海深;交融学科,交锋思想,今夕百感交集交响青春曲
下联是:繁星熠熠直赴各方:直言直行直面挑战,气直如虹壮;直攀高峰,直抒宏愿,来日一帆直挂直奏岁月歌
同学们,在清华园的生活和学习,让你们在各方面收获了成长。如今你们满怀期待即将离开校园、告辞师长、分别同学,在建设家乡、服务国家的征程上奋斗前行。我代表全系在校师生,祝愿大家前路坦荡,一路繁花,平安顺遂,毕业快乐!无论你们身在何方,你们永远是电机系的毕业生,清华园、电机系永远是你们的家,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